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南开大学团委积极开展2024-2025年度志愿服务评优表彰工作。经过层层选拔,10位卓越的志愿者脱颖而出——
他们
以满腔热忱投入志愿服务事业
在乡村振兴、科技助农、文化传承、敬老爱幼
多个领域发光发热。
他们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态度
践行“允公允能”的校训精神,在志愿服务中
锤炼品格、增长才干、贡献力量。
他们
以“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故事
展现南开风采,为更多同学树立榜样。
正值雷锋月来临之际
让我们共同倾听这些十佳志愿者的青春故事
感受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的志愿篇章!
1.乐奉丹心众益行,一枝一叶总关情
王茂旭
历史学院2022级本科生

双营带队,弘扬公能精神。作为带队志愿者,
连续两年参与到高校科学营南开大学分营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作为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立德树人的重要之举,高校科学营点燃学子心灯、升腾南开梦想。我用相机记录营员的求索瞬间,倾情陪伴营员参观学习,向营员讲述校史文化、传递公能精神。

深入社区,传播知识文化。两次到天拖东社区参与公益课堂宣讲,参加“一起云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寓教于乐,绘声绘色,用丰富有趣的形式提升参与度,积极融入课程思政,让优秀文化和专业知识入耳入心、见行见效。

服务社会,彰显青年担当。多次参加服务型志愿活动,在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天津领养日、百年院庆和校友会成立大会等多项服务中贡献青春力量。我所做的都是细碎的小事,但若能给一个个具体的人带来便利和幸福,志愿服务便没有付诸东流,这是志愿服务的初衷和旨归。
2.译桥连世界,一语润心田
王浩然
外国语学院2022级本科生

2023-2024学年,以269.6小时志愿服务时长领跑全院,5项国家级和2项省市级重点志愿服务项目。
在国际交流前沿阵地,以专业素养架设沟通之桥。作为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志愿者,为涉外企业团队进行英语引导,表现获《天津新闻》专题报道;国际儒学论坛期间,为越南外宾提供交替传译服务,保障日程计划顺畅进行。

在教育帮扶主战场,
以人文情怀播种希望之光。参与了南开大学对口帮扶项目以及风湖里小学、德贤小学的支教工作,
荣获"最受欢迎支教教师"称号。担任学生军训教官期间,带领的连队两度获评先进连队。

支教经历让我坚定"
教育报国"的初心,带训实践则淬炼出"强国有我"的担当。作为新时代南开人,我将继续
以语言为媒介,以奉献为注脚,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践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庄严承诺,让青春在祖国需要处绽放绚丽之花。
3.让志愿奉献成为青春主色调
周芃呈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热心公益甘奉献,投身志愿允公能。进入南开大学以来,累计参加校内
志愿服务时长503小时,志愿服务活动次数96次,连续三年获得南开大学社会公益奖学金,努力让志愿奉献成为青春主色调。

服务同学,彰显志愿奉献的本色。累计9次前往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和滨海机场迎新接站,还担任新生体检志愿者4次。
服务同学,彰显志愿奉献的本色。累计9次前往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和滨海机场迎新接站,还担任新生体检志愿者4次。
守护平安,提升志愿奉献的成色。在疫情防控期间,投身校医院和双林街道电话流调工作,参与校内核酸检测42次,获评“疫情防控专项志愿者先进个人”。同时多次协助疫苗接种工作,为保障同学们的健康贡献力量。

保障赛事,增添志愿奉献的亮色。代表南开学子参与了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2024天津津南半程马拉松等多项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
回报社会,筑牢志愿奉献的底色。 参与“西部温暖”计划,回收旧冬衣捐赠西部;寒假参与“返家乡”线上云支教。
4.擎公能火炬,耀公益征程
胡子贤
经济学院2021级本科生

深植公能之心,展现青春担当。身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满腔热忱投身志愿实践的浪潮,累计参与活动达49次,
时长超1200小时。疫情防控、百年校庆、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202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都有我身着志愿服、活力满满的身影,实干诠释青年担当,展现南开人青春力量。

扎根社会需求,传播教育火种。担任南开启明星负责人,一场场云讲座,一封封书信,倾心关注14省青少年成长之路,项目获评南开大学志愿服务重点项目;踏足云南山区,引领支教队伍深入腹地
,60余节丰富多彩、多元融合的课程为山区孩子点亮知识灯塔;担任南开筑梦公益助学团队组长,
募捐物资超4000件。

肩扛时代责任,投身乡村振兴。在甘肃庄浪东门村,扎根乡土,助力村务,探索
电商赋能乡村富裕之路;在贵州遵义,加入春晖服务社,9次公益宣传如春风化雨,润泽民心;在浙江安吉,潜心调研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融合密码,在挑战杯红色专项赛事中脱颖而出,
斩获全国三等奖、天津市特等奖,以智慧助力乡村发展。
5.逐光而行践初心,领航奉献显担当
柴子辰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

以指尖传递温度,用行动打破隔阂。作为“关爱无声·心语课堂”策划人,担任手语老师授课4次,吸引了两校区共计400余人次的参与,并带领团队获天津市大学生手语比赛优秀奖,让“无声世界”与有声温暖双向奔赴。

以专业赋能科普,用创新点燃梦想。依托“
向阳计划”,协助策划“
互动科普微课堂”,作为主讲人将“高冷科学”转化为“身边趣味”,让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以细心陪伴前行,用关怀温暖赛场。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作为随队志愿者,全程陪伴参赛的20余名中小学选手,做好各项准备与通知工作,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以细心陪伴前行,用关怀温暖赛场。在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作为随队志愿者,全程陪伴参赛的20余名中小学选手,做好各项准备与通知工作,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始终坚信“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未来,我将继续用奉献书写无悔青春,用担当点亮未来之路!
6.携爱同行织锦绣,志愿青春映朝霞
王珮瑜
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

怀揣着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入学以来,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次数9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474小时,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一路成长一路收获。
白衣执甲,彰显南医本色。在疫情肆虐之际,参加近60次校内核酸筛查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发光发热;在日常导诊中,对每一位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帮助,温暖服务就诊人群。

赤心灼灼,绘就南开风采。多次参与赛会服务型志愿活动,在青少年科创赛,创新创业主旨报告会、开学典礼等多种赛会服务中为会议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展现南开学子的青春风采。

携手并肩,发挥骨干作用。在校团委社志督任职三年,积极参与并组织策划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一次一次的志愿服务中,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校园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7.青春不以山海远,志愿薪火长相传
张家茗
计算机学院和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3级研究生

公能日新,汇聚奉献星光。
公能日新,汇聚奉献星光。个人志愿服务共56次,服务近万人,志愿时长
超过480小时。曾任10项学生工作职务,获志愿服务国家级奖项
2项,省部级奖项
3项,校级及以上党团荣誉
17项,本研奖学金
8项,获
国家级、省部级公众号多次报道。

践行初心,点亮实干微光。曾组织参与
十余项高水平会议志愿工作,高标准服务出席会议的各界领导,
零失误完成各项工作,建立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被近百志愿者效仿,在世界大赛舞台上展现南开志愿风采。

担当使命,闪耀成长阳光。曾在学院信息安全宣讲队走过十余社区受众逾千人,入选校志愿工作重点项目;大手拉小手结对社区小学生植树,作为志愿先锋青马人挺身在前。走进贫困乡村、雄安新区、科技大厂调研,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六年追光路,个人带动各院数百学子,成为南开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
8.青春脚步丈量志愿之路
炽热初心传递温暖微光
李环宇
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本科生

以奉献为基石,在全国科创舞台搭建服务桥梁。作为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随队志愿者,黎明即起、星夜方归。全程陪同参赛队伍,精准传达赛事通知并提醒日程信息,确保信息零误差,被组委会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用专业与热忱为青少年的科技梦想保驾护航。

以坚守为信仰,在马拉松赛道旁筑起安全防线。比赛开始前两个小时,与其他志愿者抵达岗位,严阵以待。作为赛道秩序维护者,既严格阻止非参赛人员闯入赛道,确保运动员的安全与比赛的公平,又热情地为每一位路过的运动员加油助威,给予他们鼓励与动力。

以赤诚
为火炬,在山海之间点燃希望火种。在西部温暖计划中,积极参与活动宣传,投身物资的收集与搬运工作,确保每一件收集到的衣物、每一套文具,都能准确无误地送到主办方,再由主办方送达山区孩子们手中。看到孩子们收到物资后绽放的纯真笑脸,我真切地感受到,
每一滴挥洒的汗水,都能化作跨越千里的温暖。
9.志之所趋,笃行致美
李渊科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

奉献自我,成为有温度的志愿践行者。入学伊始迅速成为众多紫马甲一员,两年来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200小时。从马拉松赛场的安全员到毕业典礼的会务工作者,从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中,接待与会学者、高效执行议程的分论坛志愿者到
第3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为队伍取得优异成绩提供支持的随队志愿者,保障校内外各类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

角色转换,成为有担当的志愿组织者。作为志愿服务组织的学生骨干,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与学校志愿服务事业的推动之中。从南开大学运动会到新生体检,从
“一起云支教”到
“西部温暖计划”,为每一次活动的开展负责,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优秀志愿活动的诞生。

坚守初心,成为有恒心的志愿追梦者。一张张志愿者荣誉证书是对我的认可,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未来,我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践行南开人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为国家、社会、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光彩。
10.初心如炬照前路,志愿似春暖人间
赖美伊
社会学院2021级本科生

在我真正参与志愿服务前,我先看到了其他志愿者。大一开学时,一群穿着紫马甲的学生志愿者为新生搬运行李、引导入校,他们的热情让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起初,我认为帮助他人就是志愿服务意义所在,但后来发现,每一位服务对象的微笑和感谢都让我十分满足,这种正向循环让我对志愿者群体
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

在我真正参与志愿服务后,我感受到了
奉献的力量。本科入学至今,我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
累计890余小时。学年初始,我前往场站迎接报道新生,以热情服务传递南开之爱;在
西暖计划中,我捐赠并收集闲置衣物,为乌兰察布的孩子带去温暖;我还曾在
世界智能大会和
新领军者年会承担志愿服务工作,为大会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志愿服务让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了深厚友谊;在不同岗位上,我学到了许多课堂外的知识与技能;
我在志愿服务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用青春热血浇灌志愿之花,
用志愿行动彰显南开底色。
未来,南开学子定将持续投身志愿服务,
以无私奉献作答,昂首阔步,
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