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南开大学团委积极开展2024年志愿服务评优表彰工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南开大学团委积极开展2024年志愿服务评优表彰工作。
今天,让我们一起见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单位的风采吧!
1.助老情暖夕阳路,诗教韵启新征程
文学院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心
文学院青志协始终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学子们积极投身社会志愿服务。目前,全院青志协注册志愿者1516名,本硕博志愿者注册率达99%,服务覆盖助老敬老、诗词支教、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2024年度,文学院青志协荣获校级志愿服务优秀指导单位及1项校级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情牵桑榆晚,共绘新画卷。2024年,文学院青志协与西南村社区合作开展16期志愿活动,吸引逾百名志愿者参与,服务超200人次。每周四的“手机课堂”已成功举办9期,为老年人解决手机难题。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师生在朝阳里推进校社共建,7月开展“芳华南开,绽放朝阳”志愿活动,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在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文学院志愿者们于朝阳里社区老人们谈心、排演节目、品读诗词,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薪火映初心,诗教育新人。文学院探索“诗教+志愿”模式,2024年,6支队伍赴全国各地播撒诗教种子。“春芽逐光”团队依托古九州课程推出中文系列课程,入选共青团中央志愿服务队;“山海同心,诗以传教”支教队在广西崇左开展创新支教,向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弘扬文学之光;“诗行洛阳”、“诗润童心晋乡行”、“实‘赣’兴邦”实践队分别在洛阳、山西、江西,以公益宣讲进社区、小学;“诗话中国”宣讲团以“诗教润乡土”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志愿公益特色品篇牌 
科技助文遗,推普兴乡村。文学院“庄浪县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团队对庄浪县内10座古堡、1座村落、27件珍贵文物进行全面数字化记录;“影像社会学研究和校村共创模式探索”志愿服务团以“视觉+非虚构+影像活动”等方式,打通城乡桥梁;“诗情画邑”团队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让古镇文化重焕生机;“诗教道孚”队在四川甘孜州道孚县以“诗歌推普”为核心,探索以诗歌为媒介的推普新路径;“文化润疆”团队将推普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心润疆,以文润疆。

未来,文学院青志协将始终秉承“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南开传统,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挺膺担当。
2.实践浇灌梦想,青春志愿同行
哲学院团委组织部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
过去一年,哲学院组织部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以"实践浇灌梦想,青春志愿同行"为理念,构建起规范高效的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创新服务形式等举措,全年开展活动17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建立党委领导、团委统筹的责任分工体系,与南开大学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督导中心形成联动机制。拓展校内外服务网络,与津南图书馆、南营门街道等共建实践基地,形成多维合作格局。运用信息化平台规范时长录入与表彰机制,开展2期专题培训,邀请资深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代表传授经验。

注重服务形式创新,改变理科操场日常志愿服务岗时间,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打造哲学特色品牌项目:与津南图书馆合作"爱智慧课堂",开发线上线下融合课程,以哲学思维启迪儿童成长;开展"初夏职在劳动"主题活动,为校园基层劳动者送去关怀;组织"银龄智慧"助老服务,与社区老人共话志愿精神。三大特色项目累计服务超800人次,实现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

全年志愿服务呈现常态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态势,既巩固传统服务阵地,又开拓劳动教育、智慧助老等新领域。通过将哲学思辨能力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动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相关活动获《南开青年报》等媒体报道。
展望未来,中心将持续深化志愿服务内涵建设,以学科优势赋能社会服务,为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贡献哲学智慧与实践力量。
3.春风化雨,正法直度,履践致远
法学院团委志愿服务团队
2024年度,南开大学法学院团委志愿服务团队致力于开展法学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扎根基层社区,传递法治温度,取得斐然成绩。
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脚踏实地做好法律援助服务。“做好一份意见书·温暖万千群众心”——社区法律援助公益项目荣获2024年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4年天津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在天津市志愿服务“六个一批”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获“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表彰。该项目依托多个常态化法律服务工作站,以天津市南开区、津南区基层社区为主要范围,近2年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8次,参与志愿者共226人次,人均志愿服务时长20余小时,累计解答500余件法律问题,年均法律意见回函45000字。项目团队累计获得奖项100余项,并被人民网、今晚报、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报道50余次。

团队紧抓校外普法阵地,创新思路打造普法宣讲课堂。设立天津市第九十中学法治社团法律科普课堂项目。目前已成功举办20余期,完成普法课堂50余节,涵盖学生最关心的法律热点问题,深受师生好评。

2024年间,全院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 30 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发布志愿招募推送20余篇,累计招募志愿者百余人。从大型学术会议经济法年会、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到绿茵场上的趣味运动会、飞盘赛事,团队持续丰富志愿服务项目资源,尽力满足全院学生的志愿服务需求。

未来,法学院团委志愿服务团队将以“胸怀家国天下,矢志德法兼修”为价值追求,持续发挥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创新性,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4.赓续弘扬星火,实践赋能舞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中心以“立足校园,发挥优势,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宗旨,聚焦马院的学科专业优势,为青年学生深入实践、参与志愿服务搭建广阔舞台。

运行团队建设稳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中心配备有部长及干事共7人,统筹开展本硕博新生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时长统一录入等工作。2024年本硕新生志愿者注册率达100%。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中心活动章程》等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的以志愿服务中心为统领、以本硕博贯通、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为抓手的志愿服务队伍。

特色志愿开展常态。结合学院特色,举办“弘扬雷锋精神”、“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重走长征路,砥砺新征程”等立体化、常态化红色赋能志愿活动,与海棠街道、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学校等单位共建,开展理论宣讲、话剧展演、孝老敬亲等主题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关切的志愿服务,年度累计志愿服务对象超1000人次。

引领育人实绩突出。2024年度,马院学子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7396.3小时。新时代雷锋精神既以“创意盲盒”的形式在文澜花园社区得到赓续弘扬,又通过主题宣讲在南开学校深入人心。“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星火”志愿服务团以五种书体展示书法之美,用笔墨传达对劳动者的赞颂。青年学子还积极投身“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2024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等国家级会务志愿并获志愿服务证书,展现了马院人的风采担当。

示范带动影响广泛。近年来,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受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南开大学新闻网、精美海棠等多家媒体报道,如“一场‘大筛’现场的主题班建——记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望志班党团班全员志愿服务活动”“马院学生到津南三幼开展红色宣教”等,充分彰显了南开学子服务奉献的积极风尚,影响广泛。

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工作主线,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同学们把小我融入大我,做公能日新的南开人。
5.经世济民于心,志愿奉献在行
经济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督导中心
2024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督导中心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宗旨,聚焦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建设,全年开展志愿活动200余次,吸引超3000人次参与,服务总时长突破24000小时,覆盖社区服务、教育帮扶等13个领域,惠及群众逾万人次,获校内外多项表彰,彰显经院志愿者的责任担当。

深耕品牌项目,融合专业育人。以需求为导向,经济学院始终在精准对接社会关切的实践中深化志愿服务的时代内涵。“夕阳之约”敬老爱老活动联合紫金南里、玉皇里等社区开展服务149次,通过智能手机教学、防诈宣传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获评校级“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地铁站护航服务全年保障营口道、和平路站点通行秩序,服务乘客超万人次,传递城市温度。“流动的你我,流动的爱”献血活动动员师生献血量达数万毫升,获天津市血液中心高度认可。南开大学门岗值守志愿服务以责任担当守护校园平安,用暖心行动践行“公能”精神,共筑师生安全的坚实防线。

夯实组织管理,凝聚志愿力量。上一年度,学院注册志愿者比例达95.79%,全年组织骨干培训8次,覆盖300余人次,逐步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优秀志愿者胡子贤获校级“十佳青年志愿者”称号,团队荣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单位”。

深化媒体联动,彰显社会价值。活动获校内外媒体报道30余次,其中“夕阳之约”“启光云支教”等志愿项目报道传播热度持续攀升,社会反响热烈。天津市血液中心等合作单位多次致谢,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展望2025,经济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将继续践行南开精神,优化服务模式,拓展辐射范围,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6.承金融之学识,践志愿之初心
金融学院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心
金融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在学院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始终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将“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综合改革深度结合,依托金融学科特色,围绕“五篇大文章”创新服务模式,优化组织架构、深化学科融合,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用心创设重大金融会议保障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保障数十场国内重大金融学术会议和主题讲座;着力打造“扬帆课堂”“微光计划”等金融科普志愿服务示范性项目,搭建起“第二课堂智库”,累计打磨出金融知识科普、红色金融文化、防范金融诈骗等主题“金”课,陆续面向八里台一中津南学校、ID幼儿园等多家单位开展示范宣讲,覆盖少年儿童近万人次。

为解决青年学业困难、动力不足等难题,创新开展“学业引航”老带新志愿服务项目;连续三年不间断开展“公教节能”品牌活动,开展书法教学、天井除草、果蔬种植等小而精的主题志愿,并面向兄弟高校、中小学共建单位开放活动观摩和体验平台;落实南开金融青年助老行动,走进碧桂园第一、第二社区,金角社区等校地共建单位,面向百余名退休老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向老年群体传授防范金融诈骗的技巧。

中心坚持实施“梯队式”品牌孵化模式,搭建“新老护航”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拓展“金融+校友+企业”志愿服务资源体系,已与30余家单位建立并开展合作,累计志愿时长超过万余小时,服务群众达数十万人次,坚持通过品牌化、精细化、常态化、定制化特色活动展现南开金融学子的责任担当。
7.实验室里求真知,志愿服务暖人心
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依托生物学科优势,全力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机构健全、队伍精干、项目丰富、制度完善的志愿服务组织。

加强校内校外协同联动,完善志愿服务阵地网。与永基小学、木斋颐养院等20家单位合作,全年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132次,参与学生超2000人次,形成“党团班支部—基层社区—中小学校—公益单位”全方位联动的校内外志愿服务阵地网。精心打造“‘一’心守护”就医服务、“你是我的眼”视力障碍公益演出等特色活动,其中“西行志愿服务队”获团中央2024年志愿宣讲优秀团队。

深挖科技服务乡村潜能,助力产业升级强发展。围绕专业特色,深度挖掘培育科技含量高的志愿服务项目,如“人工菌群助农”“农业芯片”等。相关志愿服务团队成果斐然,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5项,打造庄浪丹参科技创新园,将大豆种植技术推广至万余亩试验田。荣获乡村振兴全国示范性团队1支、天津市先进集体标兵2支,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1个等荣誉。

发挥学科社会服务优势,打造科普教育新品牌。中心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精品科普项目,在水上公园、天津市动物园等地组织“小科学家训练营”等科普宣讲活动被津云、天津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打造“向阳计划”公益教育服务团队,累计带动17个学院的1000余名学生,在8省市17所学校全年投身志愿服务,时长超25000小时,获得中国教育、中青网等多次报道,获国家级荣誉7项,市级荣誉5项。
8.医心相伴,志愿同行
医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
2024年度,医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工作成效突出,示范带动作用强,全年参与志愿者超20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近10000小时。

医学院社服以医疗服务为主线,广开渠道,提供多样化志愿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医’心相伴”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运营2个志愿服务基地,开展义诊服务10余次;与离退休处共建“南开银龄志愿服务基地”,开展“银龄杏林”系列活动10余次;助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定期前往南开大学附属小学等4所学校科普健康知识;关注特殊群体,密切联系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及心智障碍患者社会保障机构开展服务,提升社会贡献度。

结合学科与资源优势,与天津市眼科医院、口腔医院等合作开展“光明大巴”“口腔义诊进校园”等活动,将健康服务送至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成立本硕博学生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前往对口帮扶地庄浪东门村、汪营镇齐跃桥村开展健康服务,为青年搭建奉献平台;思源宣讲团开启线上预约通道,制作发布医学健康历,深耕医学文化网络传播阵地;常态化开展天津市第四人民医院与口腔医院导诊、医学实验室卫生打扫活动四十余场。

服务对象评价高、社会反响良好,获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天津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第九届天津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中、第四届“魅力之光”全国优秀科普讲解员风采展示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医’心相伴”社区志愿项目获评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9.光电践行,科技助力,大我青春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
2024-2025年度,电光学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督导中心共组织157项志愿活动,参与人次共2662人次,参与人数达830人,总志愿时长达13680.8小时。

电光志服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师生的切实需求,校内方面做好操场借还球、寝室安全检查等日常活动,适时开展扫雪等劳育活动,服务院庆、各类会议等学院大型活动,让志愿服务工作贴近人心、富有温度。

同时,电光志服以学校为中心,着重辐射社区和社会,形成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同心圆,实现覆盖面的逐步拓宽。学院签约三个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基地,聚焦不同群体需求、用心用情做好社区志愿服务,社区互动发展志愿行动计划获评南开大学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创建支持计划,仅2024年度,助老关爱、知识科普、图书整理、读书分享、主题宣讲等活动便开展达46次。

同时,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地社会实践活动,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联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学院社会实践工作曾获评“大我青春”全国优秀调研报告等全国奖项3项,天津市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天津市优秀实践团队、校级卓越团队等校级及以上奖项40余项。
10.青春如歌志愿行,网络强国梦飞扬
计算机学院和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心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青年志愿服务队凝聚了一批有担当、肯奉献的青年志愿服务先锋,始终坚守在社会志愿服务的一线位置,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各项工作。

在2024年度,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深入学校、社区、企业等各类场所,开展宣讲、劳动、教学等一系列服务项目,致力于推动爱国主义、温情关怀、文化传承等多项核心主题。志愿服务队的团队成员超500人,服务总时长累计21148小时,人均服务时长近30小时,为社会的各项公益事业投入了大量努力,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志愿服务队积极重视全民文化教育工作,成功组织多场知识科普宣讲交流会,前往昆明路小学、岳阳道小学讲授人工智能知识科普课程二十余次,助力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国民文化水平普遍提升,支持教育强国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队自觉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志愿活动惠及包括知香园社区、永安里社区、碧桂园社区、东惠家园社区等在内的超七家社区,专门设计“智慧助老,温暖相伴”主题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宣讲反诈技术手段与网络安全知识,为社区居民构筑起网络安全防线。

志愿服务队长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坚持奉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爱国理念,为人民办实事,为社会办好事,为国家办能事,深刻展现了南开人奉献社会、回报国家的崇高作风。
用青春热血浇灌志愿之花,
用志愿行动彰显南开底色。
未来,南开学子定将持续投身志愿服务,
以无私奉献作答,昂首阔步,
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